您的位置:首页 学习培训
图书馆知识(32)-《永乐大典》史话
点击:3697  

    明代官修书中,《永乐大典》是最著名的一部大书,它不仅是我最大的一部类书,也是至今被世界所公认的一部类似百科全书的大书。《永乐大典》正文22877卷,凡例、目录60卷,装订成11095册,总字数约3.7亿字。

    永乐靖难,明成祖朱棣通过一场王室内部的争权斗争取得胜利,但仍有许多人不服,为了转移他们的视线,牢笼士大夫,明成祖即命人编成了此书。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命令翰林院学士解缙等人负责编修,一年后草草编成,题名《文献大成》。成祖嫌其粗略,又增派姚广孝等协同解缙重修,于永乐五年十一月奏进,改赐名《永乐大典》。参加编纂和缮写工作的共2169人。因该书工程浩大,未能刻印,全部由手工书写。初藏南京,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朝迁都北京,《永乐大典》亦随之入藏北京。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又派员重录正副二本,至隆庆元年(1567年)方告完成。所录正本藏于文渊阁,副本藏于皇史宬。明亡时,正本佚失,据史学界考证,可能毁于明清之际的战火。清朝乾隆年间,北京皇史宬所藏副本亦缺失一千多册。以后由于管理不善丢失甚多。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永乐大典》遭浩劫,该书大部分被烧毁,其余部分被抢走,散藏于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和私人手中。

   《永乐大典》的内容及编排体例,据郭伯恭《四库全书纂修考》说:“自书契以来,凡经史子集百家之书,以至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全行采入。以《洪武正韵》为纲,每字之下,详列各书,或以一字一句分韵,或析取一篇,以篇名分韵,或全录一书,以书名分韵。元以前之佚文秘典,往往全部收入。故能分门排纂,凑合成部,各自为书。”清代修《四库全书》时,在《永乐大典》中辑出古代书385种4926卷,由此可以看出《永乐大典》保存我国古代文献的功绩。

    据统计,现存于世的《永乐大典》约近800卷,1960年中华书局将当时征集到的730卷影印出版。此后二十多年,中华书局又在国内外征集到67卷,其中有上海、山东新发现的5卷,台湾所藏5卷,其余都是流散到海外的。1986年中华书局将已征集到的《永乐大典》近800卷缩印精装出版。至此,现存的《永乐大典》已基本收齐,为学术界从事研究提供了不少已经散失的珍贵资料。

摘自:来源:根据《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