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学习培训
图书馆知识(33)-数据库系统的特征概述
点击:9123  

    自1964年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可读形式的数据库MEDLARS诞生以来,数据库技术已广泛普及。如今,数据库已经成为重要的信息源,在美国就有近万个公开的数据库可以通过各种远程网络提供信息服务。归纳起来,数据库系统具有以下特征:
   (1)数据独立性
    数据独立性是指数据与应用之间的相互独立性。数据不必像文件系统管理方式那样从属于某一个应用程序,打破了程序与数据一一对应的关系。因为数据库本身仅仅是数据结构的有穷集合,不包含应用问题。此外,数据库管理系统保证了数据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相对独立,用户不必关心数据的物理结构。当数据的存储结构和读取方式改变时,并不影响数据的逻辑结构。当追加新记录时,也不用改变应用程序。
   (2)数据共享性
    数据共享是指数据被多个用户所共用。数据共享是建立数据库最突出的优点。文件系统中,文件通常是为某一应用目的而设计的,而数据库是一次建立为多次、多种应用而设计的。多个用户可以通过一个智能化的接口即一个共同的存取方式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而不必每个用户事先建立自己的数据文件,从而减轻了用户的负担,产生了专门生产和提供数据的“厂家”,以及专门提供信息共享的信息检索系统和信息服务机构。人们可以通过直接购买或租用数据库、依靠信息服务中心、通过地区或国际网络系统等方式共享信息,从而推动信息的交流和利用。
    3)数据冗余度小
    冗余是指相同的数据在某一存储空间中多次出现。数据的冗余会妨碍数据的完整性,浪费存储空间,增加用户查找时间。数据库系统使得数据独立于具体的应用程序,使相同的数据不必多处存储,从而减少了数据的冗余度。但为了提高检索速度,也会保留部分冗余数据,只不过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
    4)数据的保存和移植
    文件系统管理方式不便于数据的长期保留和移植,数据往往随着应用程序的删除而消亡,或由于计算机系统不同而对移植来的数据不能处理。而数据库是独立于应用程序的,所以它可以长久保留数据,并可以储备多个副本,如存储在磁带上,特别是对过时的信息,可以进行追溯检索。同时,由于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良好的独立性、灵活性和完整性,可以与数据库一起移植于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中,构成新的数据库系统。更由于数据库生产趋于专业化和规范化,促使数据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摘自:《信息检索》,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10